南粤春来早,漫步在南城街道水濂山水库碧道上,湖水清澈,鲜花摇曳,亭台倒影,美如诗画,半山春色半山湖的生态画卷跃然入目。
水濂山水库碧道位于南城街道蛤地社区,于2021年9月份开始动工升级改造,至12月底已全面完工。碧道约长7公里,面湖背山,周边树木生长旺盛,植被丰富,可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和观光。
全力建设高质量碧道,提高市民的人居幸福指数
南城街道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万里碧道的重大部署,充分利用优质的生态本底资源,2021年9月按照立足现有、逐步完善、品质升级的思路,在充分保障水库蓄水、防洪等主要功能基础上,对水濂山水库碧道展开升级改造。
基于打造水濂休闲生态核心功能定位,水濂山水库碧道主要打造滨水生活区、生态休闲区、文体健康区及亲水湿地区4个特色区。碧道共有6个彩色林景观段,赋予园区六大植物主题,以及16个景观节点,充分考虑了周边栖息的鸟类,促进城市与自然融合,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此外,碧道还增设体育健身器材、建设健身步道、打造体育健身主题景观,满足周边居民及游客的活动需求。
项目改造过程中,南城还注意完善游憩设施建设,以水库管理办公室为基础增加游客服务中心功能,为游客提供咨询、自行车租赁、物资补充等服务,并建设3处公共厕所与3处停车场,大大提升了市民游玩体验。
如今,水濂山水库碧道成了市民“家门口”的城市花园,满足了市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人居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建设高品质城市中心,形成绿色生态城市生活圈
水濂山水库碧道不仅是南城巩固和发展治水成果的典型缩影,而且是南城落实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实践,以水库为载体,联动周边配套建设,打造水生态休闲廊道,推动南城城市品质的提升。
一方面,加强生态建设。在项目改造过程中,南城将保障水资源、提升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作为水濂山水库碧道改造的重要目标,着力加强大坝设施管养维护,巩固防洪安全成果,保证工程现状满足50年一遇防洪标准。同时,加强库面以及河岸整洁维护管理,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地标准展开跟踪监测,充分保障水库原有的防洪、蓄水功能。将碧道建设与生态岸线保护充分结合,采用"柔性"岸线形式,少用或不用硬质护砌,提高水生态岸线比例,对既有的硬质岸线覆土种植。例如,在杉林湿地景点,一块小型三角洲伸向湖中,水线与岸滩湿地缓缓过渡,站在碧道望去,树木枝头粉红色花海颤动,尽显自然之美。
另一方面,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作为生态基础设施,城市公园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巧妙融合在一起,起到了洪水管理、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供娱乐空间等多重功用。水濂山水库碧道与周边3个历史文化资源(张弘毅墓、苏文墓、李觉斯墓)、4个自然生态资源(水濂山水库、水濂山森林公园、东莞植物园)、2个城市功能节点(东莞迎宾馆、康华医院),合力形成现代元素与自然资源交融共处的绿色生态城市生活圈。
当前,以改善民生为切入点,南城街道大力推动水濂山水库碧道升级改造、石鼓河碧道建设等一批工程建设,持续美化、改善人居环境,将为南城加快建设高品质城市中心,打造成为全市“首善之区”,不断提供绿色“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