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江门以法律红线牢牢守住生态底线

作者:广东省生态文明促进会 浏览: 发表时间:2021-12-13 15:49:44 来源:珠江环境报

11月初,《江门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条例》获表决通过,江门市生态环境治理又迎来一部地方性法规,治理污染再获有力法律武器。近年来,江门市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相继出台多部地方性法规呵护地方生态环境。与此同时,江门市坚持铁腕执法、违法必究,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守护侨乡大地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利用法律红线牢牢守住生态底线。

科学立法,守护生态环境

2015年,江门市获得地方立法权。首部实体法律该如何立,成为民众关心的话题。在向社会征求首部实体法意见的过程中,赞成“潭江流域水质保护”立法的比例高达83.98%。“可以说,立法保护潭江水质,固化治理经验,创新治理方式,是现实所需,更是民心所向。”江门市司法局行政立法科工作人员表示。

潭江是江门的“母亲河”。潭江流域覆盖江门三区四县,承载着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及其人文历史的沿革与发展。

2016年12月1日,《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正式出台实施,强化了群众对潭江的保护意识,其建立的潭江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联合防治、信用评价等制度为潭江水质保护工作提供了指引和依据,意义重大。数据显示,该条例实施以来,江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原有17个劣V类断面已消除15个,这表明条例对潭江水环境的保护作用正逐步显现。

“河水好,空气新,愿意来江边散步游玩的人也多了起来。”住在台山市大江镇公益埠的市民李先生对此深有感慨。潭江水域环境的持续改善带动周边群众走上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道路。

“为一条河立一部法,彰显侨乡人民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江门市人大法制工委工作人员表示。

截至目前,江门市多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地方性法规,除《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外,还有《江门市市区山体保护条例》《江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及列入2021年度立法计划的《江门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条例》。

“《江门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11月初已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待报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后颁布实施,它的出台将为扬尘污染防治提供有力法律保障和指引。”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法规与标准科工作人员表示。

严格执法,守住生态底线

因伙同他人倾倒有害物质,被告人尹某华、左某锋、廖某全、黄某来4人被蓬江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至3年,并处罚金10万元至35万元。

“法律的目的在于制止违法,保护生态环境重点在于预防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对污染环境案件的公开宣判,被告人被判刑,有效震慑打击对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捍卫了我市守护碧水蓝天的坚强决心。”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法规与标准科工作人员表示。

江门市一贯保持铁腕执法铁腕治污的高压态势,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208宗,以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机关163宗。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用法治化武器筑起生态环境坚不可摧的屏障,打好每一场污染防治攻坚战。江门市生态环境部门不断摸索创新,开展“铁腕治污百日行动”、“清废除患”专项行动、“尖兵”系列专项行动、守护蓝天行动铁腕执法,协同公检法机关提高涉刑案件的查处力度,提升环保查处技术确保最严执法落地,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严格环保执法之路,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驾护航,实现了企业从“不敢污染、不能污染”到“不想污染”的巨大转折。

精准普法,形成法治合力

漫步西江边,只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齐飞……走进位于西江边上滨江大道东附近的江门市美丽江河宣传廊,这里展示有江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监测点等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卡通造型的“小山”“小水”雕塑成为大小朋友最喜爱拍照留念的地方,各种趣味横生的环保小实验更让小朋友大呼神奇。自今年4月对外开放以来,江门市美丽江河宣传廊即成为江门市生态环境的普法打卡点。

“环境保护是人民的事业、公众的事业,只有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才有助于逐步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表示。

近年来,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国家宪法日等节点现场普及各类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召开百场警示教育及培训会议,集中学习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以案说法,提高法律震慑力。线上通过各类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公众推送典型案例分析解读超过50期,对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深层次宣传解读,在全市营造关注环保、参与环保、支持环保执法的良好局面。

为保证“促立法”“严执法”“深普法”,除了地方性法规以外,江门市还制定了多项“硬核”政策举措:制定了《江门市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考核办法》;制定“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出台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坚决遏制“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上马,对不符合管控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出台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好文推荐
已有4人推荐
文章推荐

广东省生态文明促进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4179号-1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