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广东这5地被生态环境部授牌表彰,靠什么?

作者:广东省生态文明促进会 浏览: 发表时间:2021-10-19 15:24:29 来源:经济粤评、南方+

近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在昆明举办,与大会同期举办的平行活动生态文明论坛广受关注。

论坛上,佛山、汕尾、东莞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下称“示范区”)表彰,深圳大鹏新区、梅州梅县区被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下称“‘两山’基地”)。

广东这些市(区)为何能获得如此殊荣?我们一起来看看。

示范区哪些地方进步明显?

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借助各种载体和平台。生态环境部生态司综合处处长蔡蕾介绍,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就是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评选。

一方面通过试点示范,将宏伟蓝图转变为人民群众可感知的阶段性目标;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试点示范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并且通过试点树立先进典型,为全面建成美丽中国筑牢根基。

那广东这5个县市区如何脱颖而出?先说示范区,从此次授牌的县市区来看,以下几方个方面是着重考量的内容。

第一,生态环境质量的硬指标达标。

比如汕尾生态环境质量连续多年保持优良,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6年稳居全省第1位,2020年优良天数比例达97.8%,PM2.5年均浓度达18微克/立方米。

同时,当地水环境较为优质。黄江河海丰西闸国考断面水质为Ⅲ类,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6年保持100%。

这些实打实的良好环境数据,是入选的关键基础。

第二,大刀阔斧治理环境污染,并取得较好成效。

事实上,不少地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环境问题。比如东莞,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飞速发展,积累了较为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以水污染为例,2020年全省有5个劣Ⅴ类国考断面,而其中的3个就在东莞,治水压力极大。

但经过全力攻坚,东莞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2020年末,断面水质综合指数改善幅度排名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22.4%,改善幅度全国排名第二。

第三,有地方特色和针对性生态文明建设举措。

在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富有特色。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后,佛山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推进铝型材、建筑陶瓷、日用玻璃、纺织印染、家具等传统行业改造。

比如,陶瓷企业数量由鼎盛时期的400多家减少至63家,能耗下降1/4,企业产值和税收反增了1/3,污染物排放浓度低于国家标准。针对喷涂行业,建成3个家具行业共享涂装中心、10个汽修行业集中喷涂中心,集中治理VOCs(挥发性有机物),减少臭氧污染。

近年来,佛山在经济高速发展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逐年趋好。2018年至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4.44、4.31、3.35,逐步改善,2020年空气质量指数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3位。同时,2020年消除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两山”基地如何转化为生态效益?

“两山”基地更强调“绿水青山”与“青山银山”的相互转换,即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何惠及民生、促进地方高质量发展,从此次获授牌的大鹏和梅县也能窥见一二。

大鹏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效益转化

大鹏新区在深圳很特殊,该区根据生态立区的定位,成为全市唯一不考核GDP的区域,而是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纳入考核。

由此,全面推进创新性生态环境导向的发展模式(创新性EOD模式)。

在EOD发展模式下,大鹏新区根据区位优势,构建起滨海度假休闲旅游产业链和森林生态康养产业链,构建山海生态+生态旅游业+生命健康产业+海洋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转化模式,培育出较场尾民宿区、玫瑰海岸婚庆文化基地和坝光国际生物谷等小单元典型案例,实现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

在2020年,大鹏新区PM2.5由2015年的26微克/立方米降至17.3微克/立方米,连续五年优于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同时,河流年均水质全部达到Ⅳ类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7.58%,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全省“六连冠”,也成功创建经济发达地区首个“中国天然氧吧”。

梅县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态富民之路

经济相对欠发达的梅县区,则闯出一条以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特色的富民之路。

梅县区重点打造“三点一轴”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格局,通过“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领群众抱团致富。

比如针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梅县金柚,开发柚汁原料、果脯等产品深加工,有效实现生态产品增值。

南粤首个“广东厨师之乡”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则兴办厨师学校、发展“厨乡玉水特供”生态产品、推动厨乡旅游。

同时,雁洋镇依托旅游资源引进融资86亿元的3个特色文旅项目,落地100多家新兴绿色工业企业,实现了绿色产业集聚发展。另外,还多措并举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发展南药种植、中医医疗、养生旅游等大健康相关产业。

广东将有更多生态文明成果推出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广东多地再获殊荣实则根源于发展思路转变,逐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早在2016年,广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从顶层设计开始,明确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这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

而到2017年,随着国家提出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广东将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各地积极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针对共同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全省从2018年开始毅然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

经过3年奋战,到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全省生态环境创下“十三五”时期最好水平。

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5%,PM2.5浓度优于世界卫生组织过渡期第二阶段目标值。同时,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部清零,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水环境取得重大突破。

这些都成为广东能获得多个示范区和“两山”基地的基础环境条件。

事实上,从2017年至今,广东已创建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18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5个“两山”基地,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不断提升。

而未来,广东还将有更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2021年,省政府与生态环境部签署共建国际一流美丽湾区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好文推荐
已有4人推荐
文章推荐

广东省生态文明促进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4179号-1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