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埔分局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听取黄埔区第二季度空气质量情况及存在问题相关汇报,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存在问题展开讨论。会议透露,黄埔区2021年二季度PM2.5、PM10改善幅度,居全市各区第一。
会议强调,要明确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紧盯黄埔区重点管控治理对象;推动各职能部门联防联控,实时响应、立即整改大气污染行为;加强人、技防控,利用数据分析研判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指向和建议。
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黄埔区先后建设两个恶臭异味监测站房、两个空气质量综合站房、一套空气质量监测网,配套多功能走航监测、卫星遥感及大数据模型模拟分析等技术,以“人防、技防相结合”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例如,通过VOCs走航监测技术、恶臭异味监测站房溯源技术,建立“管理部门、监测单位、投诉主体”三方联动机制,该项工作成效显著,有效保障了黄埔区居民生活健康质量。利用“空气质量综合站房”和“空气质量监测网”数据研判,结合现场专业监测,建立问题“发现、通报、整改、复查、销号”的闭环机制,技防、人防手段结合,PM2.5、PM10大幅改善。
黄埔区引入专业团队数值模型模拟分析,明确黄埔区氮氧化物、颗粒物来源,通过人工印证,发现工地、道路扬尘,运输车辆“抛、撒、滴、漏”及黑烟尾气等问题。
此外,该区由专业团队发布短、中、长期空气质量及气象预报,结合空气质量监测站和现场监测数据变化情况,提前发布管控要求,加强与住建、交通、城管等部门联动,实时联合调度现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