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梅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目的是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按照《广东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统筹推进梅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方案》划定三线,明确阶段目标。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305.2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7.13%(数据源于2020年底省政府上报自然资源部的《广东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定库版));一般生态空间面积2780.0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52%。衔接梅州省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及十四五规划,按照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原则,提出环境质量底线。水资源、土地资源、岸线资源、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等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和省下达的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落实国家、省的要求加快实现碳达峰,明确资源利用上线。
《方案》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为基本原则,提出了梅州市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3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巩固完善,生态安全格局稳定,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基本建成美丽梅州等主要目标。
《方案》结合梅州市“三轴一带一核多廊道”的生态格局及“五星争辉”发展格局,将全市划定61个环境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25个,重点管控单元28个,一般管控单元8个,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优先保护单元主要分布在梅州北部的蕉平山地、西部的罗浮山系,中部的莲花山系、南部的七目嶂以及东部的凤凰山等具有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区域;重点管控单元主要分布在城市城区、区县城区、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地等;其余区域为一般管控单元。
《方案》充分衔接现有环保法律法规,注重编制成果可操作性,从区域布局管控、能源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及环境风险防控四个维度,制定全市总体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及各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梅州市深入实施“123456”发展思路举措,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梅州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接下来,梅州市将结合“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依托广东省“三线一单”成果数据应用平台,将“三线一单”成果纳入平台,实现编制成果信息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