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召开的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省发改委作了关于广东省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据悉,广东通过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民生相关领域补短板,逐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攻坚克难:能耗双控形势严峻,要走绿色低碳路
通过开展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广东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率平均为94%,PM2.5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地级以上市建成区52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完成国家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累计建成万里碧道1664公里,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河长17193公里。
以碳达峰碳中和牵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广东正推动能源、交通、产业结构调整,完成海上风电项目投资约296亿元,南网珠海桂山一期、粤电湛江外罗等5个项目全容量投产,陆丰核电5、6号机组项目上报国家核准,东莞中堂一期1号机组顺利并网。开工建设首批3个天然气“县县通工程”项目,加快建设潮州华瀛LNG接收站等项目,全省在用的677条建筑陶瓷生产线已全部使用天然气。
与此同时,广东能耗双控形势仍较为严峻。省发改委透露,今年一季度,广东能耗强度上升4.4%,比国家下达目标(下降3.08%)高出7.48个百分点,能耗总量大幅增长23.8%,“预计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需付出艰巨努力。”
在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广东省实施粤港、粤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立项支持粤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项目15个。广州实验室挂牌成立。全省获批建设华南生物安全P4实验室及6家P3实验室,新立项挂牌34家省重点实验室。今年上半年广东新增17家省级高新区,全省高新区1-5月总产值、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3%、19.9%。
补齐公共服务短板:21个地市高水平医院全覆盖
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广东在三方面下力气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一是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8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7年提高。稳步提高医保待遇水平,全省统一的门诊特定病种从原有28个扩大到52个。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新开工建设棚改安置住房9710套、公共租赁住房7836套、共有产权住房10665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81572套,发放租赁补贴3784户。
二是稳步发展教育医疗文化事业。实施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13.10万个、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位16.47万个。新增11个学科入围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1%,其中3个入围前1‰。实施广东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开展构建强大卫生体系18项专项行动,新增2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实现全省21个地市高水平医院全覆盖,肿瘤医学中心黄埔院区正式运行。
三是持续推进平安广东建设。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刑事犯罪,集中整治社会治安、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秩序,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上半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今年上半年,广东为85.55万名低保、特困、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8347.85万元。全面完成2277个省定贫困村、393个省级连片行政村自然村村内道路面硬化、自然村集中供水、农网改造,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全省农业总产值增长10.8%,创2000年以来新高。广东乡村振兴战略成效初显。
省发改委负责人坦言,广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譬如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44%的自然村村内没有通硬化路,13.6%的自然村未实现集中供水。又如民众急难愁盼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接下来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