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评论】矿山生态修复忌急功近利

作者:侯军亮 浏览: 发表时间:2020-09-10 14:37:13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矿山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关乎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目前,各地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明显提速,但也有个别忽视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生态规律的急功近利行为,甚至为了“完任务”“快达标”而走过场、搞形式,出现急于求成的现象或苗头,值得警惕。

时下,有的地方只顾眼前、不看长远,为了早见效、出政绩而违背规律大搞“外科手术式”人工修复,着实令人堪忧。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是长期资源粗放开发、日积月累的结果,治理起来自然不可能期月有成、一蹴而就,这是自然规律。矿产资源开发多年来“有水快流”“大干快上”的思维模式,不知不觉走了一条“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子,产生了地面塌陷、土地损毁、植被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据自然资源部遥感监测,截至2018年底,全国因采矿损毁的国土面积就达到了5400多万亩。其中,仅历史遗留矿山占用损毁土地就有3400多万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积累的问题,只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认知水平的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健全而逐步解决,没有立竿见影的“速成丸”。从国外实践来看,美国自1977年通过并颁布《露天采矿管理与复垦法》至2007年,30年间历史采矿破坏的土地也仅有20%得到了复垦。那些寄望于大规模运动式“人工干预”的所谓生态修复,真的靠谱儿吗?

还有的地方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大气污染治理捆绑在一起,那么,两者之间尤其废弃的露天矿山与大气污染之间到底有多高的关联度?这就需要科学分析、认真研究,尊重科学规律。大气污染的原因很多,雾霾成因尤其复杂。近期许多人都疑惑不解:春节期间大多数工厂停工、汽车停驶、鞭炮禁放、燃煤禁烧、餐饮歇业、建筑停工,但部分地区持续雾霾依然严重,便是例证。不可否认,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噪音,露天矿山也会因表土剥离而破坏植被,形成裸露空间。但已经停产甚至废弃多年的露天矿山,没有噪音,裸露岩质也几乎不产生粉尘,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元凶”吗?污染防治是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但查明污染成因、找出因果关系是治污的前提和基础,而不能病急乱投医、盲目跟风。

更有个别地方采取给山体喷绿漆、搞盆景式植树、用塑料草坪绿化等方式“绿化”,不但浪费公共资源,无助于矿山生态修复,甚至会对大自然造成新的二次伤害。矿山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水土污染治理、复垦土地、恢复植被等措施,来帮助已退化、损害或彻底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增强其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维护生态平衡,这是生态规律。据此,矿山生态建设与修复应该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尽可能激活和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然而,病去如抽丝,自然恢复、自然演化是需要时间的。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矿山生态修复的科学方略。对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历史成因、经济社会现状,抓住这一主要矛盾精准施策,科学稳妥推进生态修复。

(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侯军亮  作者单位: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文章推荐

广东省生态文明促进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4179号-1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